
2025年10月23日,娃哈哈的经销商们收到一则紧急通知:2026年销售合同继续使用“娃哈哈”商标股票配资助手网,而41天前高调推出的新品牌“娃小宗”被无限期搁置。
这场被业内称为“娃哈哈速度”的反转,暴露了国民品牌传承中一场关乎商标权、渠道利益与家族内耗的复杂博弈。
2025年9月12日,宗馥莉向娃哈哈集团提交辞呈,卸任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。
这一动作并非临时起意。 早在2025年8月,宗馥莉已推动多家“娃哈哈”关联公司更名为“宏胜”系企业,并接手由杜建英(宗庆后非婚生子女母亲)控制的娃哈哈天猫旗舰店运营权。
展开剩余77%更名背后,是娃哈哈集团股权结构的长期僵局:国资股东持股46%,宗馥莉持股29.4%,职工持股会占24.6%,而“娃哈哈”商标的使用需全体股东一致同意。 宗馥莉曾试图以1亿元将商标转入宏胜系,但被国资股东否决。
辞职前,宗馥莉的改革已引发内部震荡。 她砍掉年销300万以下的经销商,要求6000名员工转签宏胜系合同,并取消“干股分红”,导致老员工集体诉讼。 这些激进行为被解读为“去娃哈哈化”的铺垫,而“娃小宗”的推出,则是其彻底摆脱历史包袱的尝试。
“娃小宗”面临的首个重击来自经销商体系。 全国约8000家娃哈哈一级经销商中,明确接受新品牌的不足1%。
宏胜系要求经销商为“娃小宗”垫资200万元铺货,但首款无糖乌龙茶上市首月仅售50万瓶,复购率不足5%,电商好评率87%,远低于行业96%的平均水平。
直接的压力是保证金收取的崩塌。 2025年10月,宏胜系向经销商收取2026年度娃哈哈品牌保证金,但多数省份完成率仅10?0%,而2024年同期已“提前完成任务”。
经销商用脚投票转向同类产品,如宗馥莉叔叔宗泽后推出的“娃小宗”,配方相近但定价更低,直接分流市场。
“娃小宗”商标因与“娃哈哈”高度近似,被5家企业提起不正当竞争诉讼。 若败诉,产品可能全网下架。 同时,娃哈哈集团国资股东发函质疑“娃小宗”涉嫌攀附商誉,商标归属悬而未决。
国资股东的态度成为关键变量。 杭州上城区国资委持股46%,其核心诉求是维持企业稳定。 在经销商抵制导致渠道濒临瘫痪时,国资方介入施压,要求保障娃哈哈基本盘。
宏胜系虽控制娃哈哈30%的产能,但缺乏全国渠道网络。 而家族内部矛盾公开化:宗泽后推出“娃小宗”公开挑战宗馥莉,杜建英子女则通过法律途径争夺宗庆后所持股权。
产能与渠道的割裂,使娃哈哈集团与宏胜系形成“谁也离不开谁”的僵局。 娃哈哈集团空有商标却无完整生产线,宏胜系有产能却无渠道支持,双方对峙只会两败俱伤。
2025年10月23日,宏胜系业务员向山东、河南等地经销商口头通知:继续使用娃哈哈商标,2026年合同沿用原有体系。 同日,宗馥莉重返娃哈哈集团办公。
回归的背后是销售数据的断崖式下跌。 2025年二季度,娃哈哈电商销量暴跌50%,AD钙奶在华东销售额下降37%,纯净水市占率从18%缩水至12%。 而竞争对手农夫山泉同期股价创新高,市值重回5200亿港元。
秋季图文激励计划
渠道信任的修复难度远超预期。 多名经销商表示,政策反复导致其不敢压货,部分区域已出现窜货乱象。
而员工诉讼、股权纠纷等历史问题仍未解决:职工持股会24.6%的股权因2018年回购价争议处于冻结状态,宗馥莉仅凭29.4%的股权难以推动根本性改革。
家族内耗也在持续。 杜建英子女要求平分宗庆后29.4%股权的诉讼将于2025年9月在杭州进行DNA鉴定股票配资助手网,香港信托案亦 pending审理。 这些变量直接关系宗馥莉能否真正掌握公司话语权。
发布于:江西省申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